《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(第四版)》第0章笔记与习题

第0章:计算机概论

1 笔记

1.1 CPU架构:RISC和CISC

  • 精简指令集 (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, RISC)

    • 指令集较为精简,每个指令的运行时间都很短,完成的操作也很简单,指令的执行效能较佳;
    • 但是若要做复杂的事情,就要由多个指令来完成。
    • 常见的 RISC 指令集 CPU 主要有甲骨文 (Oracle) 公司的 SPARC 系列、 IBM 公司的 Power Architecture (包括 PowerPC) 系列、与ARM公司 (ARM Holdings) 的 ARM CPU 系列等。
    • 常使用的各厂牌手机、PDA、导航系统、网络设备(交换器、路由器等)等,几乎都是使用 ARM 架构的CPU。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 CPU 可能就是 ARM 这种架构。
  • 复杂指令集(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, CISC)

    • CISC 在指令集的每个小指令可以执行一些较低阶的硬件操作,指令数目多而且复杂, 每条指令的长度并不相同。
    • 因为指令执行较为复杂,所以每条指令花费的时间较长, 但每条个别指令可以处理的工作较为丰富。
    • 常见的 CISC 微指令集 CPU 主要有 AMD、Intel、VIA 等的 x86 架构的 CPU;被大量运用到个人电脑。

1.2 硬盘容量例题

问题

假设你今天购买了一块 500GB 的硬盘,但是格式化完毕后却只剩下 460GB 左右的容量,这是什么原因?

回答

因为一般硬盘制造商会使用十进制的单位,所以 500GB 代表为 500*1000*1000*1000 字节之意。 转成文件的容量单位时使用二进制(1024 为底),所以就成为 466GB 左右的容量了。

硬盘厂商并非要骗人,只是因为硬盘的最小物理量为 512B,最小的组成单位为扇区(sector), 通常硬盘容量的计算采用『多少个 sector』,所以才会使用十进制来处理的。

1.3 CPU频率

频率就是 CPU 每秒钟可以进行的工作次数。

注意,不同的 CPU 之间不能单纯地以频率来判断运算性能。这是因为每块 CPU 的指令集不同,架构也不见得一样,可使用的二级缓存及其运算机制可能也不同, 加上每次频率能够进行的工作指令数也不同,所以,频率目前仅能用来比较同款 CPU 的速度。

1.4 超线程 (Hyper-Threading, HT)

在每一个 CPU 内部将重要的寄存器 (register) 分成两组, 而让程序分别使用这两组寄存器。也就是说,可以有两个程序『同时竞争 CPU 的运算单元』,而非通过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切换。 这一过程就会让 CPU 好像『同时有两个内核』的样子。因此,虽然大部分 i7 等级的 CPU 其实只有四个物理内核,但通过 HT 技术, 则操作系统可以检测到八个内核,并且让每个内核逻辑上分离,就可以同时运作八个程序。

1.5 内存

  • DRAM(动态随机存取内存,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):随机存取内存只有在通电时才能记录与使用,断电后数据就消失,因此我们也称这种 RAM 为挥发性内存。
    • SDRAM
    • DDR SDRAM:DDR 是所谓的双倍数据传送速度(Double Data Rate), 他可以在一次工作周期中进行两次数据的传输。
    • 多通道设计
  • SRAM(静态随机存取内存,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):二级缓存(L2 Cache)
  • ROM(只读存储器,Read Only Memory):
    • CMOS芯片,BIOS(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)是一个程序,这个程序是写死到主板上面的一个存储芯片(ROM)中, 这个存储芯片(ROM)在没有通电时也能够记录数据
    • 固件(firmware)很多也是使用 ROM 来进行软件的写入

1.6 磁盘分区

  • MBR模式(MS-DOS 兼容模式):旧式的,通过 柱面号码来划分
  • GPT模式:较新的,磁盘的分区通常使用扇区号码来划分

2 课后题